上個月,安大略省北部一個人口兩千一百人, 名字叫Attawapiskat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因為寒冷的冬天到了,保留地還有90多位居民住在簡易的棚子里,沒有抽水馬桶,暖氣設備也很差。聯邦政府很快派出官員前往調查,並要求將該保留地置於第三方的管理之下,即不是印第安人自己的行政機構管理,也不是聯邦政府官員管理。政府這樣做的理由是,自2006年以來,聯邦政府給這個保留地總共撥款九千多萬元,為何還出現這種問題,政府想知道印第安人首領等人是如何管理財政的。為此,政府還派出一名專業會計來查賬,但這個會計反被保留地的印第安人領導們趕了出來。在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這些住工棚的印第安人如果出了健康和人命問題,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這件事哈泊總理和主管部長親自介入,反對黨領導人要求馬上派軍隊支援,給這個印第安人保留地運送臨時住房和各種物資。總之,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歷史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聯邦政府和印第安人的關係,加拿大的印第安人法,政府履行歷史上和印第安人簽訂的各種條約的情況,很多仍懸而未決的印第安人對土地的要求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的社會問題。我曾因工作關係去過阿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的幾個印第安人保留地,我們全家也曾駕車旅遊探險,穿過或進入過很多印第安人保留地,所以我對印第安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有點興趣,也有一點粗淺的瞭解,我想在這篇文章中簡略地談談加拿大的兩大歷史問題之一,印第安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問題,另一個歷史問題是法語省份魁北克的獨立傾向問題。
(一) 印第安人的稱呼問題
本文前面一直使用的印第安人(Indian)這一傳統的稱呼是不正確的,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政治上不正確,有種族歧視的味道,就像現在不能再叫黑人Negro一樣。現在對印第安人的正確稱呼是Aboriginal people(加拿大的原住民)。原住民是歐洲白人來加拿大之前就已在加拿大世代生活和繁衍的民族和人民。加拿大憲法承認的加拿大原住民包括三種人:
(1) 印第安人(Indians,commonly referred to as First Nations), 通常被稱為第一民族或第一國家的人民。 First Nations是特指印第安人的,Nation一詞用複數,First Nations 又可叫作Indian Bands,Band一詞,我個人的理解是聚集在一起的同族人的意思。Indian一詞現在很少單獨使用了。
(2)梅蒂人(Métis). 這一民族原指早期來北美的法國人和印第安人婦女結婚產生的後代。現在一般指歐洲人和印第安人通婚產生的後代。
(3)因紐特人( Inuit),就是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愛斯基摩人(Eskimos)。Eskimos一詞現在已不用來指因紐特人了。
這三種加拿大的原住民各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我們在加拿大經常看到的印第安人圖騰柱是印第安人精神的象徵。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會標就是由五個奧運環和因紐特人的inukshuk 組成的。inukshuk(因紐克竪克) 就是因紐特人在無邊無際的冰雪荒原上用石塊堆起的人形指示標記。這個人形的石堆結構有指示方向和儲存食物兩種功能。它是因紐特人團結互助精神的象徵,在加拿大的禮品店裡inukshuk 是經常看到的紀念品。
2003年8月,我曾有機會到北極圈附近的一個聯邦政府的資源和地質勘探機構訪問,飛機票和住宿均由聯邦政府的「印第安人事務和北方發展部」負責安排。當我乘的飛機到達靠近北極圈的上空時,我從飛機上往下看,那景色真是非常壯觀,先看到巨大的湖泊和原始森林,再往北看是無邊無際的曠野。我當時在飛機上曾想象過到了冬天的情景。我在漫無邊際的冰天雪地裡迷失了方向,面對飢餓和死亡的威脅,突然間,我看到一個因紐特人的inukshuk,我看到了生的希望,因為那堆石頭的下面藏有食物,它還幫我辯清了方向,找到了返回住地的路線。我內心充滿了對因紐特人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加拿大聯邦政府負責原住民和印第安人保留地事務的部門過去叫「印第安人事務和北方發展部」(Indian Affairs and Northern Development), 現在叫「原住民事務和北方發展部」(Aboriginal Affairs and Northern Development )。
(二) 加拿大的原住民人口和印第安人保留地的數量
根據最近從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得到的信息,加拿大全國現有六百三十六個印第安人保留地,遍布全國的每一個省份。2006年加拿大的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的原住民人口是一百一十七萬兩千七百八十五人(1,172,785),佔加拿大全部人口的3.8%, 其中First Nations people (印第安人)佔60%,梅 蒂人(Métis)佔33%,因紐特人佔4% 。加拿大的原住民是加拿大各種族中人口增長最快的民族,現在的人口肯定又有相當大的增長。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地中的加拿大原住民絕大部分是First Nations people(印第安人)。因紐特人的絕大部分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村鎮和社區里。梅蒂人(Métis)的大部分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城鎮中。
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是根據加拿大的印第安人法(Indian Act)划撥的供印第安人專門使用的土地。加拿大的印第安人法自1876年至今,總共經歷了20次大的修改。這部法律給出了關於印第安人身份的定義,規定了印第安人保留地的使用和管理的方針。加拿大全國總共有六百多塊根據印第安人法划撥給印第安人使用的土地。印第安人在這些土地上居住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自治政府,叫Band Government,政府的首腦仍叫 Indian Chief (印第安人首領),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印第安人保留地都是自治區。保留地的印第安人領導集體在自己保留地的範圍內,按加拿大印第安人法的有關指導方針進行自我管理。保留地的領導層是當地的印第安人民眾選舉產生的。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有些就在加拿大人居住的城鎮附近,有些甚至鄰近大城市,但大部分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大小規模也不一樣,從幾百人到幾千人的都有。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居住和生活的原住民必須按照印第安人法的要求到保留地政府註冊登記,領取原住民身份證。持有原住民身份證的人才能享受政府給予原住民的各種福利和待遇,其原住民的身份才能獲得加拿大政府的承認。
(三) 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大致情況
加拿大各省和不同地區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的狀況是有差異的,具體和詳細的情況很難搞清楚。我只想談談我所看到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表面和大致的情況,出於對原住民隱私的尊重,對於不對旅遊者開放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本文不給出具體和詳細的保留地名稱和地理位置。
加拿大中部的農業大省薩斯喀徹溫省是印第安人數量較大,印第安人保留地較多的省份。前些年,我在這個省工作,我們家就住在一個一萬多人的小城市裡,市裡的印第安人數量很大。我們這個城市周圍幾十公里內就有幾個印第安人保留地,向西北方向大約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個較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這個保留地屬於我工作單位的服務範圍,我到這個保留地去過多次。我到這個保留地去是因為這裡有一個聯邦政府投資建的高中,學生全部是周圍幾個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但教師幾乎全部是白人。學校里的各種標記和牌子都寫有兩種文字,英語和印第安人的CREE 語。我每次到這裡來都是開公家的車,車身上印有我所在的部門的名稱和標記,當地人熟悉這個車,這一點非常重要。對於和這裡毫無關係的非印第安人,擅自闖入人家的領地是不明智的,這裡的人民曾世世代代靠獵槍,弓箭,大刀謀生,一旦發生問題就會非常的麻煩,皇家騎警來了也很難處理。
印第安人保留地實際上就是印第安人村,村裡住的全部是印第安人。遠遠望去,保留地就是一大塊空曠的土地上有一片房子,和加拿大的村鎮差不多。在高速公路旁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有時會樹一塊提示牌,讓你知道你正在通過XXX印第安人保留地,對於遠離高速公路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一般沒有任何標誌。但當接近印第安人保留地時,你會發現這些保留地和白人的村鎮不一樣。首先,整個保留地好像沒有什麼規劃,房子蓋的東一個,西一個,雜亂無章 ,其次,道路全部是土路或沙石路,很少柏油路。在這裡,你幾乎看不到白人村鎮中標誌清楚的街道招牌,修剪整齊的草坪,很少看到擺放在街道邊上,房子外面的鮮花。但印第安人住的房子里的設備和加拿大人是一樣的,衛生間里是24小時冷熱水,冬天暖氣也可以設置到恆溫22C,做飯也用電爐和天然氣爐等。所以,你可以看到一種很有意思的情景,在一大片還是原始狀態的土地上,原始的樹林,草地,原始的河流湖泊,過去是一片印第安人帳篷的地方,現在是一片漂亮的房子,有時還能看到一個巨大的碟形衛星天線。
除了有工作關係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其他的保留地我只是開車經過,從來不敢冒然進入。有一個週末,我開車帶太太和女兒兜風,心血來潮,想開著自家的車到十幾公裡外的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地看看。我們的車在土路上顛簸著來到了村口,村口處的一棟房子的房頂上有三個印第安人正在修房頂,看到我們的紅色轎車駛來,這三個人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站在房頂上警覺地注視著我們,見此情況,我們不敢再往前走,不想往人家的獵槍上撞,只好調頭回家了。
有一年的感恩節長週末,我們一家三口想到遠處走走。我打開地圖,看到我們家的北部大約七百公里處有一個巨大的湖泊,我們就決定到那裡看看。看什麼?我們當時想的就是去看看湖邊的原始森林,看看森林里野生的黑熊。那個地方就是薩斯喀徹溫省北部的最後一個大鎮La Ronge,人口2700,再往北走,就都是巨大的湖泊和原始森林了,沒什麼人煙了。
La Ronge的周圍有幾個很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我們開車沿著原始森林中的土公路漫無目標地走了2個多小時,希望能碰到野生的黑熊,但沒有看到任何黑熊。森林中的土公路都是通往印第安人保留地的,我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個很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看到一個大房子外面的牌子才知道我們到的地方是Lac La Ronge Indian Band 的自治政府所在地。Lac La Ronge Indian Band是加拿大的十個最大的印第安人部落之一,人口八千多,分別居住在18個印第安人保留地,其中較大的保留地佔地面積達三萬四千多英畝。我們開車轉了轉,看到了醫院,辦公機關(Band Office),商店等。我們在一個小商店外面停下車,進出商店的印第安人熱情的向我們招手,我讓車里的太太和女兒也向印第安人招手。我們本想到店裡買點水和食物,但我剛從車里出來,兩個印第安人婦女就過來和我熱情地打招呼,說了一通印第安語,我一句也不懂,趕緊笑著和她們招招手,然後鑽進車里。兩個印第安人婦女用迷惑不解的目光看著我們,直到我們開車離去。顯然,人家誤以為我們也是印第安人,這也是我們這家中國人敢闖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原因,白人是不乾冒然闖進保留地這種事的。但我們不能開口說話,我們一講英語,人家就發覺不對勁了。我們東西沒買成,決定走為上策。出了這個保留地,我們仔細看了帶來的地圖,決定到有旅遊景點的史坦利密深(Stanley Mission)印第安人保留地 去看看。
我們的汽車在顛簸的土路上行駛了大約一小時後到達了史坦利密深。這裡是旅遊開放地,夏天的時候有很多白人到這一帶野營露宿,所以我們沒有什麼顧慮,碰到印第安人就用英語或法語和他們打招呼。這裡最主要的景點是一個建於1856年的教堂,由早期的英國傳教士修建。教堂在一個小島上,我們花錢請印第安人用船把我們送到島上,參觀了教堂。教堂的後面是墓地,印第安人的墳墓用木欄圍起來,墓碑上刻有CREE和英文兩種文字。在教堂的門口,我們碰到兩個活潑可愛的印第安小男孩,我讓女兒和他們站在一起照個相,照完後,我對女兒說:「你長得和他們一樣,你就留在這裡當印第安人吧」,惹得女兒很不高興。我問兩個孩子家住那裡,沒想到孩子們回答說:「We are Indians, we live on this Reserve(我們是印第安人,我們住在這個保留地)」。我聽後,心中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情緒,孩子們很清楚自己受人歧視的身份。我問兩個孩子什麼地方可以看到黑熊,他們馬上說願意帶我們到樹林中去看,但我們卻退縮了,我們沒有孩子們面對野生黑熊的膽量,只好推脫告辭了。
(四) 印第安人享受的特殊經濟和免稅待遇
由於歷史上加拿大政府和印第安人各部落簽訂的條約,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註冊印第安人享受一些特殊的經濟和免稅待遇。這些待遇因不同省和不同地區而不同,因不同的保留地而不同,也因歷史上簽訂的不同條約而不同,非常繁雜,非專業人員很難瞭解和掌握詳細的情況。大致地概括一下,這些經濟和免稅待遇包括以下幾方面:
(1) 聯邦政府有責任每年按條約規定向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支付一筆生活費
(2)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有權進行非商業性的狩獵,捕魚活動,可以捕殺野生動物。
(3)在保留地工作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納省和聯邦的所得稅
(4)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納房地產稅
(5)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納省和聯邦的購物和服務稅(GST&PST)
(6)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納有些省需交的醫療保險金
(7) 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享受從小學至大學的全部免費教育
(8) 在保留地內開採石油,鋪設管道的公司需直接向保留地政府交納費用
由於基本生活有保障,所以有很多印第安人一生不用工作,無所事事,閒散一生。這是引起很多加拿大人不滿的一個因素。
(五) 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問題
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有歷史原因。現在對有色人種的公開歧視是違法的,但很多加拿大人對一些種族的偏見很難消除,比如對黑人,印度人,印第安人,中東人,中國大陸人的歧視和偏見就較普遍,這和這些種族的人的素質和行為方式與歐洲裔的白人相差太大有直接關係。印第安人是加拿大的原住民,和那些外來的黑人,印度人,中東人,中國人等第三世界國家的移民有所不同,他們在加拿大受教育,英語是他們的母語之一,很多印第安人信基督教。但為什麼對印第安人的歧視仍普遍存在,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加拿大人對政府每年需向印第安人支付巨額納稅人的錢不滿。
(2)很多印第安人不工作,一生閒散,所以印第安民族對加拿大的經濟發展貢獻不大。
(3)印第安人對白人佔領原屬他們的土地,把他們圈在保留地裡耿耿於懷,對融入主流社會持消極態度。
(4)有些印第安人酗酒賭博,槍擊暴力事件也在一些保留地時有發生。
我的這些看法主要是從和自己的白人同事,朋友的接觸和交談中瞭解到的,不是通過調查和研究得出的結論。
我曾兩次和自己單位的白人主任同車外出時經過印第安人保留地,兩位主任的反映幾乎完全相同,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是在阿爾伯塔省,當我們的車駛過一個保留地時,主任神情緊張,猛然加快車速,我不解的問主任為什麼緊張加速,主任回答說:「我們正在經過印第安人保留地,印第安人經常酗酒後駕車,很危險」。另一次是在薩斯喀徹溫省,我和另一位主任開車經過一個小鎮,看到路邊站著一些印第安人,主任也是神情緊張,對我說:「這些人看上去就不像好公民,開快點,趕緊通過這段路」。和單位的其他人談到印第安人時,聽到的也是印第安人懶惰,就知道花納稅人的錢等一類的抱怨。
加拿大歷史上曾有過試圖融合印第安人的極端做法,如開始於19世紀終止於1996年的印第安人兒童寄宿學校制度(Canadian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 )。這一制度就是政府強制性地要求印第安人把學齡兒童送到政府資助的教會學校受教育,學生全部寄宿學校,遠離家庭和父母,想通過這種方法使印第安兒童忘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並在經過幾代人之後,使印第安人最終完全融入白人社會。但到了現在,這一制度被認為是不人道的,是違反人權的。2008年6月11日,加拿大總理哈伯代表政府公開就寄宿學校制度向印第安人道歉,並決定對曾經是寄宿學校受害者的學生給予經濟賠償。
印第安人寄宿學校的學生和學校的教職員工, 1921年 |
(六) 印第安人既是加拿大的老問題也是加拿大的新資源
最近加拿大的一些有識之士和民間組織再次提出要加大對印第安人的投資,大力開發這一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認為加拿大在對不講英法語的新移民的語言培訓方面投資巨大,得不償失,不如把錢花在對印第安人的職業技能培訓上。從加拿大的國家利益考慮,減少外來移民,通過培訓原住民來解決勞工短缺的辦法是一舉兩得的高明之策。首先,印第安人口中的青少年佔其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是一支年青的勞動大軍,其次,印第安人生於本土長於本土,他們對加拿大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對保護加拿大的環境有強烈的責任感,他們在加拿大受教育,沒有語言和適應加拿大社會的問題。再有他們不會對加拿大的國家安全構成任何威脅。加拿大人對大批湧入的移民並不滿意,因為很多人來自文化,宗教和政治制度和加拿大完全不同的國家。加拿大人在花了巨資對這些外來人進行語言和技能培訓後,發現他們提供的服務和加拿大本地人提供的服務不是一個檔次和水平,而且少數新移民不遵守加拿大的法律,缺乏在加拿大這種國家生活應有的基本文明和禮貌。還有些人虐待婦女,吸毒販毒,從事謀殺和暴力活動,像蒼蠅和臭蟲一樣污染和毒化加拿大的社會。
總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加拿大人民是非常善良和包容的人民,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代表了世界上不同種族的人和平共處的一種希望,樹立了一榜樣。作為加拿大的華裔公民,我感激加拿大接納了我們全家,給了我們在自由民主的社會中生活的機會。我們熱愛這片遼闊而美麗的土地,願意瞭解加拿大的人民,學習加拿大的歷史和文化,願意努力學習和工作,積極融入加拿大的社會。我也衷心地希望印第安民族的人民能早日從幸運的人民,不爭氣的民族變為幸運的人民,大有作為的民族。
Source: 2011 年 12 月 25 日 華夏文摘-2011年12月28日